关于做好2024—2025学年第二学期通识拓展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-湖南第一师范学院·教务处

关于做好2024—2025学年第二学期通识拓展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-01-03浏览次数:

各部门、各单位:

为落实学校《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意见》文件精神,加强和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,增加学生学习的选择性,丰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内容,学校决定组织开展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通识拓展课程开课申报工作,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。

一、课程类别

教师应根据《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通识选修课程建设方案(试行)》(见附件1)中的要求申报开设相应课程。课程涵盖六大模块,分别为一师传统与红色文化、社会科学与文化传承、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、生命健康与生态文明、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、文明对话与全球视野。

二、申报要求

(一)各二级学院应积极组织教师申报,要求每个本科专业至少开设一门。2022年立项的21门校级特色课程(见附件2)原则上必须开课。


(二)申报开设通识选修课程的教师或团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:开课教师原则上应具有高校讲师及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;开课教师对拟开课程有较深入的研究,有相关学科背景和一定的学术成果。

(三)通识拓展课由课程负责人申报,同一门课程原则上开课一门次,允许团队成员共同承担同一门课程,校级以上金课或者省级以上一流课程允许课程团队成员同时申报;同一名教师在同一学期最多只能申报两门不同的通识拓展课。

(四)申报课程须有完整的课程大纲,课程大纲应根据模板(见附件3)撰写,提交开课学院审核并上传教务管理系统。

(五)申报课程原则上设置为32学时,2学分,每周3学时。

(六)申报课程应具有广博性和融通性,能引导学生进行探讨性、研究型和体验式学习,能拓宽学生眼界和知识范围,拓展学科视野,全面提升学生素质。

三、申报流程

(一)教师申报

1.如申请已开设过的课程,申报教师只需在教务管理系统提交申请(操作流程见附件4),并在教务管理系统申报界面的“申请理由”中写明该课程所属模块(如:该课程属于“模块1 一师传统与红色文化”)。

2.如申请新开课程,申报教师应先填写通识拓展课程新开课申请表(见附件5),交开课学院审核。开课学院审核后统一将申请表纸质稿提交教务处教学运行科。教务处审核通过后,教师再在教务管理系统提交开课申请。职能部门兼课教师如申请新开课程,需按学科归队,将申请提交至相关学院,相关学院审核以后统一提交教务处。

3.教师申报截止时间为2025110日下午4点。

(二)学院审核

1.各学院应对申报教师(含学科归队教师)的申报资格、课程大纲进行严格把关,对开设课程所属模块进行充分论证。推荐单位对第一次申报者须在课程承担单位进行试讲,经试讲具备开课条件的,方可推荐。

在此基础上,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完成开课审核(操作流程见附件4)。

2.各学院于2025113日下午4前教务管理系统完成开课审核,并提交本学院签字盖章的2024-2025学年第二学期通识拓展课程申报汇总表、通识拓展课程新开课申请表纸质稿到教务处教学运行科(联系人:欧阳君; 联系电话:88228183)。

(三)教务处审核

教务处对申报课程进行审核,同意后予以开设并录入课程库。

四、其他情况说明

(一)开课人数设定。理论课程开课人数范围默认为100200。个别需要限制上课人数的技能类等特殊课程,开课人数应不低于30人,申请教师需在开课申请中注明,经教务处审核后设定人数。若选课人数未达到最低要求,则取消课程开设。

(二)停开处理。通识拓展课程牵涉面广,开课申请一旦审核通过,教师原则上必须如期开课。如确有不可控原因需停开课程,教师应在开课前提交停开申请,由开课学院负责教学的副院长签字,报教务处审核通过后,方可停开。

(三)调(停)课处理。开课后,原则上不得调停课。确有特殊情况需要调课,按正常的调课程序进行报批,教务处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。调课信息由授课教师负责通知学生。

(四)教学文档。教案、教学日历、教学大纲、考核文档等材料应按开课学院要求整理并提交学院备存。鼓励教师在通识拓展课程中深度挖掘一师红色资源,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教务处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2513





  • 附件【附件.rar】已下载


版权所有@湖南第一师范学院

地址: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三路1015号 邮编:410205

湘ICP备05000548号  湘教QS1-2000505-000191